
【大河财立方记者段伟朵文李博摄影摄像】月亮的眼泪坠落人间,流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,这就是位于非洲的尼罗河。而一家企业想要打开全球市场配资平台炒股票,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拼搏、韧性、厚积薄发。
近日,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了河南尼罗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丽。10年间,她和她的团队用“河南造”矿山机械打开海外市场,当前在非洲矿业机械市场占有率已达70%。“面对国际市场,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一家公司,也代表着河南企业,甚至是中国企业的形象。”
受访者供图
走出去:“把河南造卖到非洲!”
作为一名“85后”,河南姑娘李华丽是读着三毛长大的一批人。初读,遥远的撒哈拉沙漠只是书中的一个符号。她未曾预料到,若干年后,广袤的非洲大地,会成为她驰骋的“职场”。
李华丽是个“厂二代”。父辈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涉足矿山机械行业,普通女孩望而却步的机器,她却感到格外熟稔而亲切。不过,多年来,他们的产品大多只在国内销售,偶有沿海地区贸易客商来访,签下一笔海外大单时,李华丽总是心中一动——她大学专业学的是国际商务,自家制造的矿山机械,如何才能漂洋过海直达国际市场?
受访者供图
转机出现在10年前。在国内举办的国际性矿业大会上,李华丽邂逅了苏丹的一名政府高官。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,矿产资源丰富,工业基础却相对薄弱。为了提升采矿效率,当地购入了一条生产线,因为缺少配件,缺少工程师、技术员,机器后期使用中遇到不少问题,维修遇困、产线停摆。“你敢不敢去苏丹?”这名官员向李华丽发出邀请,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
“这些机器并非从我们这里购买,但不去实地看看怎么知道市场在哪里,这是打入非洲市场的绝佳机会。”李华丽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,苏丹之行,在当地向导的建议下,她将头发盘起,戴上鸭舌帽,穿着男士衬衣,前往苏丹金矿产区实地考察。“当地矿区几乎不会有女性出现,尤其是国外女性。但我没有顾虑太多,把河南造的矿山机械卖到非洲的心愿,敦促我往前走。”
随后,李华丽团队凭借专业素养高效维修好采矿生产线,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信任。他们表示,只要她愿意来,这里市场大门随时打开。李华丽考察到当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,但矿工们还在用比较原始的方式开采。“我非常有信心,我们的机器能帮助他们把效率提高到10倍、100倍甚至更高!”
2016年,河南尼罗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尼罗河)注册成立。尼罗河,被称作非洲的母亲河,它像一条长长的生命线,穿过东非11个国家,印第安语意思是“月亮的眼泪”。李华丽觉得这个名字浪漫而坚韧,想要干好一家企业,并且从河南走向世界,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勇敢、拼搏、韧性,厚积而薄发。
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
当产品寻找到适合的市场,即便相隔千万里,也能势如破竹。
“最近10年是公司快速发展的10年。”李华丽告诉记者,10年前,公司产品出口的比例不足10%,且是通过贸易公司间接出售;10年后,公司产品出口的比例已经占到90%,尼罗河在非洲矿业机械市场占有率达到70%。
打开非洲市场的“密码”,是人才链、产品链乃至产业链的布局。
首先是海外仓。“2020年,我们启动了非洲海外仓战略项目,目前已经在苏丹、肯尼亚、坦桑尼亚等国建设3万平方米智能化仓储中心,构建‘前展后仓’一站式服务体系,缩短非洲客户60%的交付周期。”李华丽介绍说,此外还创立机械领域垂直B2B电商平台,联动河南多家机械制造企业“抱团出海”,助力更多“河南制造”“河南智造”深度融入非洲产业链。
其次是研发中心。2024年,尼罗河在坦桑尼亚成立了海外实验中心,针对非洲市场环境开展设备本地化适应性测试与技术升级,解决客户“最后一公里”交付与使用痛点。依托智能化海外仓网络与数字化平台,形成“研发-生产-仓储-售后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助力中国机械产品高效融入全球市场。
然后是加工中心。目前,尼罗河的生产基地分布在河南巩义、禹州等地。下一步,公司计划将基建、铸造等部分生产线“搬到”非洲,这将极大地提升效率。“我们正在考察,计划今年年底前在肯尼亚或者赞比亚开建加工中心。”李华丽说,加工中心落地后,尼罗河将真正成为一家把厂房开到当地群众“家门口”的企业。
如今,尼罗河境外投资累计6亿元,业务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。2024年,公司营收约18亿元人民币。
诚信,是全世界的“通行证”
“走出去”的过程,并非一帆风顺。
由于国际贸易规则的不确定性、当地对中国制造的不了解、交易习惯不同、语言障碍、运输风险、风俗差异等因素影响,当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,即便是一片“蓝海”,依然面临种种挑战。
“有人,才能干成事。”李华丽说,跨国做生意,会遇到文化差异、语言障碍、习俗差异等各种问题,但融入当地的信条是,彼此尊重,求同存异。目前,公司分布在海外的员工已超百人,绝大部分是当地人。“我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国外,与当地员工同吃同住。我们提出了包容、融入、成为、成就4个维度的原则,希望员工可以与公司共同成长。”
海外仓、研发中心、加工中心等逐一布局,充实了尼罗河深耕非洲市场的“硬实力”,但李华丽明白,想要赢得市场,“软实力”也必不可少。
“诚信,是全世界的‘通行证’。”李华丽表示,从“走出去”的第一步开始,她和团队就明确了“客户第一、品质第一、诚信第一”原则。“绝不仅仅是把产品销售出去就完事,而要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。”
受访者供图
“矿山机械是‘大块头’,海外退换货或者产品召回的成本非常高,但我们敢于承诺,只要是质量问题,就可退换货。”李华丽说,一次,技术团队发现发给客户的铸件沙孔略大,使用时会影响对金矿的回收效率。虽然当地表示使用起来没有问题,但公司还是主动把这个100多吨的铸件召回,成本、运费、关税等损失了100多万。李华丽认为,这笔账是“划算”的。公司出让了部分收益,但换回了责任感、美誉度和更大的市场。
“面对国际市场,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一家公司,也代表着河南企业,甚至是中国企业的形象。”李华丽说,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,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行。
“越走出去,越热爱自己的家乡河南。”作为一家河南企业,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李华丽也感受到了家乡的赋能,比如政策支持、交通优势、人才优势、供应链优势等。“公司对面就是郑州大学。”
面向未来,李华丽表示,公司将以数字化为转型方向,深化中非技术协作与标准共建。在践行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中,持续以企业为纽带,推动中国制造从“产品输出”向“价值输出”升级,为全球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原力量。
责编:刘安琪|审校:张翼鹏|审核:李震|监审:古筝
配资平台炒股票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